突尼西亞 02- 迦太基。杜加 Tunisia

突尼西亞 02- 迦太基。杜加 Tunisia









突尼斯高檔的四季旅館,房間開闊到不行,窗陽台外就是游泳池,休憩桌上擺飾著一籃色彩繽紛的水果,簡直是一幅海邊度假的畫。
半夜醒來,因為從沒那麼早入睡過。推窗陽台外,燈光朦朧倒映著池水,室友與我皆喜愛閒散,就此計量著六點餐廳一開就去用餐,然後晨逛旅館海邊區。
不過長夜漫漫,還是又睡了一回回籠覺。倒是六點天色尚黑,就準時到餐廳報到。

四季旅館的客房迂迴,左轉右轉推門後還得繞道池邊,推走道門得用房卡,這是推了老半天無法推開時,巧遇旅館人員才明白的。如此,每次離開房間總是迷路。
大清早找餐廳亦是,這邊轉那邊轉,總算瞄到餐廳燈光。

不好意思,我倆最先到位,卻快樂發現有戶外賞海餐桌,就此邊吃早餐邊等海上晨曦破曉。說什麼晨間閒散,佳餚美景早已將之拋在腦後塵封起來。
高貴的四季旅館,就烙得一頓難忘的晨曦早餐與一幅遠望的海景。










櫃檯歸還鑰匙時,當地導遊 Samy 已等在大廳,好奇問他突尼斯人看得到NBA籃球嗎?原來邊遠的非洲小國也跟上了時代,他說當地人喜愛看籃球,也為Kobe 的意外悲傷。
頓時感覺世界並不真得很大,這幾天,原本不相識的我們都為同一件事傷感。
Samy 英文口音如是清晰,原來是常和歐洲人混的,他說他太太閱讀與寫作能力比他好很多,但是口說就沒他行。突尼西亞人從小說著沒有文字形式的突尼斯語,小學就得學法文和阿拉伯文,所以英文在這裡並不普遍,外國人與他們溝通,法文最吃香。如是,突尼西亞有著混合著的多種語言文化。
難怪昨日探訪的,沈睡在海邊的漁村 Sidi Bou Said ,對法國人,在十九世紀有著歐洲人完美浪漫化的東方主義之美感。






迦太基遺跡:Carthage


普遍認為,迦太基是延續腓尼基文化而來,腓尼基文字被認為是西方拉丁文字的起源,其文字型態有藝術形式般的自由與躍動,深受吾愛。此兩文化,曾深深烙印在年輕時代的課本上,吸引著喜愛古文明的年少心。
嚮往突尼西亞,也是依著此種心情。 









今日迦太基城市中心徒留一片空白,只有中心點一短矮白方柱標示著歷史。如是,來探訪迦太基主要瀏覽的將是羅馬遺跡,令人一點也興奮不起來,隱約呈現的是一個文明覆蓋著另一個文明的失落。
當地導遊Samy說,後面那座白色建築是後來新建的法屬產物,看來他一點都沒興致帶我們過去。








他要大夥站立在城市中心遺跡邊緣,遙望迦太基的靠海地形,居高臨下一覽無遺的畢爾莎山丘(Mt. Byrsa),正是迦太基易守難攻的建城優勢。
遠遠靠海邊緣地上有兩片靛藍彎月型和長橢圓形湖水,是迦太基當時有名的港口,一是軍用港,一是商用港口。
因展望遼闊不易追尋到,趕快在手機地圖收尋,果然兩片不同形狀的靛藍,清晰醒目。依著方位馬上就遠望察覺到。











迷茫中,試圖想像擁有龐大船隊且擅於航海民族迦太基的海洋霸業。此王國在西元前三世紀時,掌控了地中海大部分的海權與財富,疆土伸延北非沿岸、西班牙中部、科西嘉島、薩丁尼雅島、和西西里島,包括腓尼基城邦。
腓尼基建城之名是從一種珍貴的貝殼可以產生獨特的緋紅色染料而來,其後期接受了些微希臘化文化,加上獨自的東方文化色彩,可以想像出其多樣化的獨特性。而迦太基承繼了此文化以『新城』自居,顯示著當年的強霸。



不過,最繁華時總是最悲涼,在不遠的濤聲裡,往事霸圖早已如夢。



換個觀望角度,延展稍北海面,正對視著不遠的西西里島。
掌控權發生衝突的西西里島正是羅馬和迦太基第一次布匿戰爭之始,迦太基艦隊被擊敗並償付大量賠款,強權漸漸被剝奪。
雖然迦太基名將漢尼拔曾橫越阿爾卑斯山登陸義大利本土,以少勝多的壯舉使得迦太基風光一時。最後羅罵還是在迦太基本土擊敗被從義大利招回的漢尼拔。
在這裡,非洲本土,迦太基以第二次布匿戰爭慘敗。
西元前650年建國至西元前146年第三次布匿戰爭結束,古迦太基滅亡。

浮生猶似夢一場,歲月終究寫下最後一頁滄桑
盡付風中


對面西西里島也是教父家族的家鄉,西西里的濃厚家族情感與義氣,交叉相錯在迦太基上。

至此,站立空白上,終究有一點遙遠古老的心情。










空地遺跡旁有一份石板古迦太基地圖,Samy指著地圖,分析著迦太基遺跡裡,羅馬人的豐功偉業:建水道至浴池。
從地圖右側水源區,原本可以沿著中線直直地興建水道,但是受限於水道的升降高度與流暢,羅馬人改從下側這條蜿蜒長長的水道路線。可見羅馬人是多麼不惜一切代價而愛浴池的民族。
說到羅馬文化,姑爺領隊是專家,一定得更詳盡解說一下:
建築水道這項工程是羅馬最偉大的工程之一,其技術非常精良,而且為了保持最好的落差,往往會不惜繞道而行。若落差太大容易沖毀水道不耐久用,若落差太小,太平緩水流不動且容易淤積,因此設定的落差為每公里下降最少7公分。因為水源到用水地點之間的高差是固定的,所以就得決定所繞道的延長路徑避免過於陡峭。








這個落落長的水道,早上車子進入迦太基前有看到一段遺跡,白色水道矮矮的,大約半個人高,這和在歐洲高大的羅馬水道很是不同,可說是今早的新見識。




前往羅馬浴池前,Samy 先帶大家走到一處斷壁殘垣。
在羅馬人毀了迦太基後,於此建立了僅次於羅馬的第二大城,這裡是當時居民典型的住屋。他特別強調最下面那層矮矮的基層是迦太基遺址,羅馬人後來在上面加建,不過布匿戰爭還是摧毀了一切繁盛。

當 Samy 說到迦太基遺址時,我聽到了他聲音裡的驕傲,我來突尼西亞的追尋。或許,這是少有在這裡可以見到的真實的迦太基。
我用複雜的心情,拍下這張綠草上點綴著金黃與遠處蔚藍海洋的美麗相片。









繼續漫步在迦太基遺址裡,這段短短的泥路兩旁,橄欖樹下散佈著雕刻有孩童像的小石碑,這些石碑地下有些被證實是孩童遺骸。
據說為了供奉神,當時會獻出家中長子為犧牲物。Samy 還示範了獻祭時的方式,找了長老當示範,滑稽中有著當年的悲涼。










終於走到羅馬浴池了,這座非洲之最,建於西元145年,名為安東尼大澡堂(Baths of Antoninus) 的寬闊浴場,有著頗完整的浴場結構遺跡。從浴場前的地圖,可以了解整個建構雛形。
整個浴場有地下層和地上兩樓,地下層是奴隸控制火燒溫度處,洞洞分明。地上建構對稱地均衡分為左右兩側,各有著相同的房間設計給男女分用。這些房間沿著路線包括更衣房、熱池、溫池、冷池,和展望著整片藍色海洋的游泳池,甚至在泳池兩邊,還設計有商店街,提供浸泡後或休息時有所事事的活動。若逛膩了商店,還可在中間這段分隔區,男女皆可以進入的社交場所聚會。
Samy站在地圖旁,依圖詳細解說並確定每人都在專注聆聽與現場對應。









現在可以走進浴池了,想像自己是羅馬貴族,正在更衣室更衣準備進入各種浴池區。巨大拱門式的走道,任你自由穿梭冷池熱池輪流浸泡。泳池觀海、商店街買個紀念品或到處閒逛與陌生人交談。
好個羅馬浴池,只是,我是迦太基。










如果貓是九命的,這隻站立遺址上,超黏人逗人家跟他玩,卻會爪子抓人的貓,定是古迦太基來的。正在探視我們是迦太基人或羅馬人。









走了一早上的遺跡,綠草坪上小花裡,殘柱散地。
花草應然如昔,春去春又來,物換星移終究無一物,我依舊是迦太基。
可以安然離開了。










今天整天是遺跡之旅,上午的迦太基(Carthage)和下午的杜加(Dougga)之間就只有午餐和這家路邊水果店。
在車上看到兩旁無數鮮明水果攤,姑爺領隊請 Samy 找個攤子停車,他要宴請大眾水果。
這家有個超大愛心在地上的攤子得到青睞,除了目前盛產期的橘子,尚有一些稀奇看不出是啥的乾果,店家也給大家試吃了。當然,有人搶先當了shopping queen(採購女王),感謝楊女王常常車上的新鮮品嚐。












杜加:Dougga


探訪突尼西亞,對在其他國家已經看過很多的羅馬遺跡並不是特別興奮。而古稱Thugga,意思是石頭的杜加,遺跡佔地七十公頃,目前只發掘了三分之一,是北非保存最完好的羅馬小鎮,1997年被評為世界遺產。
此座城市基本是由羅馬時代遺骸組成,大部分遺跡可追溯到二世紀和三世紀。當時必須考慮到該地崎嶇地形,放棄了羅馬人住區的正常佈局,是人類早期的重要定居點。

今天天氣不錯,藍天薄雲,時晴時陰,天空始終變化著。











Theater:劇院首先登場

建於西元一百六十多年的杜加劇院,予我最特別的是:杜加只有五千居民,此劇院卻可容納三千五百名觀眾。想像在劇院舉辦活動時,竟然全城有一半居民都在這裡欣賞藝術,整個城市幾乎處於接近空城的狀態。
而即使在現今,每年六月的杜加戲劇節,依然可以坐在遺跡上,欣賞殘柱下的表演,真是非酷字能形容。
唯一不清楚的是劇院的回音效果,怎沒人想要試試。不知,羅馬劇院的這項特色,在這裏是否依然存留。














The Capitol:古羅馬Jupiter神殿

此神殿獻給羅馬三位保護神,因為它被列入拜占庭防禦工事,所以保存的比較好。廟宇正面的柯林斯式(corinth)圓柱高八公尺,頂部有著保存良好的山牆,山牆飾浮雕著 Antoninus Pius(安東尼奧皮烏斯)皇帝乘坐老鷹的雕像。
此時,暖暖陽光灑落在神殿上,閃爍著金黃,真有壯麗之美感。

神殿旁是 Forum(論壇廣場)和 Rose of the Winds(風玫瑰廣場),地板上刻有羅盤玫瑰,可以測量風向。有人忍不住,玩了幾回,風從哪裡來呢。














The trifolium villa:三葉草別墅

此別墅以三葉草的房間命名,是杜加遺跡出土最大的私人住宅。房子兩層樓,只剩下樓,周圍連結著很多房間。
誰家大宅?庭院深深深幾許。
令人欽羨的是,屋旁整列夢幻化的橄欖樹,簡直是自家後院橄欖樹林。隨著季節變化,綠果實轉變成紫黑的一片色彩,應該烙印著歲月的更迭。
我夢想中的房子,是一間木造小木屋被森林圍繞著, 望盡一片湖水,一條小徑通向湖泊。











最後得來個公共如廁文化:

羅馬公廁眾所週知,姑爺領隊與當地嚮導正在體會如廁文化,姑爺正滔滔不絕說著羅馬廁所, Samy 好像聽得懂中文似的。我們聽聞到的,嗯,人畜之糞。





                                                                                          




說實在的,杜加遺跡比我期待的還高,繞了一小圈,還真是感覺到其佔地超廣大。羅馬畢竟是羅馬,即使不在羅馬境內,也入境隨俗地羅馬化了一下午。


離去前,回眸一眼望盡羅馬劇院,帶著迦太基的悲愁與羅馬的遼闊,繼續遊走突尼西亞,今晚的開路安(Kairouan),住的是城堡。


























1—突尼斯-西迪伯賽德 Sidi Bou Said (突尼斯Tunis)
2—迦太基遺跡 Carthage-杜加遺跡 Dougga (開路安Kairouan)



















-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突尼西亞 06 雪尼尼山寨建築 - 穀倉建築 - 傑爾巴島

突尼西亞 03 -開路安。史貝特拉 Tunisia

突尼西亞 04-吐澤沙漠綠洲—杜茲駱駝夕照 Tunisia